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这几人可是朝堂的栋梁,如今都在为高颎求情,杨坚见罢,心里又惊又骇,更加气愤。

此时,独孤皇后将高颎召入千秋殿,一番恳谈之后,高颎便自愿罢朝,安抚完其他为其说情的朝臣,仅以公爵之身回府。

不久,高颎便被免职罢相,就此退出了太子与诸王的储位之争。

很快,消息便传到了江都,晋王看着京都的书信大喜,当即便回了内院报喜,“阿环——”

晋王妃正在饮着醴浆,看到晋王进来,连忙起身相迎:“殿下今日怎这般早回府了?”

晋王将信递于晋王妃,笑道:“高颎被罢相了!”

晋王妃接过信来,细细看了一遍,喜道:“没了高颎,太子党便是一盘散沙,父皇与母后那边,便只剩一个汉王了。”

晋王收起信来,两人挨着坐下,晋王眼睛一瞟,看到了桌案上的正放着一碗醴浆,开口笑道:“阿环好兴致,今日怎么一个人喝起甜酒来了?”

晋王妃轻轻‘哎呀——’了一声,道:“许是早知就有喜事,处处都有好兆头。绾清,给殿下端碗醴浆来。”

绾清应了一声,连忙取了一个玉碗,用竹勺从一旁瓮中提出一勺醴浆,一竹勺刚好是一碗。

绾清奉于晋王身身前,晋王接过,只见翠绿的玉碗里置了大半碗白莹莹的醴浆,上面还漂几粒白米粒,酒香混合米香,还有一丝酒甜味盈于鼻尖,香味十分醇厚。

晋王见罢,连忙喝了一口,果如预想的那般,刚一入口,酒香便从喉间溢上鼻间,味道甜美,气味芬芳,一碗下去,使人不由自主地醺醺然、陶陶然。

晋王忍不住又将碗递了过去,对绾清道:“今日高兴,再与本王取一碗来!”

绾清应了一声:“是。”接过玉碗,又去盛了一碗。

一旁的晋王妃看着笑道:“不怪殿下贪杯,妾方才都忍不住喝了两碗,不得不说元元酿酒真是一把好手,无论是甜酒还是高度酒,天下无人能出其右。”

晋王接过绾清递来的玉碗,惊讶道:“这是肖元元送来的?”

晋王妃点了点头,道:“妾叫了她几次,她都不愿出门见人,听说她还是在园子里酗酒……许是觉得总是推托妾身相邀,面子上过不去,便差人送了一瓮甜酒过来,说是赔罪的!”

晋王听罢,不由得觉着十分好笑,笑着道:“不愧是肖元元啊,整日醉生梦死,还不忘送礼结交人情,她呀,骨子里就是这个样子。”

晋王妃顿了顿,道:“殿下上次不是前去劝说她好好振作么?她如今还是这般消沉,看来殿下的劝说没什么效用啊!”

晋王笑了笑,低头又饮了一口甜酒,回道:“本王为何要让她振作起来呀?”

晋王妃一愣,探究地看向晋王,不解道:“她这个样子,还能做什么事?”

晋王看向晋王妃,慢慢道:“让她振作起来,对本王又有什么好处?

父皇若是知道她已经恢复好了,便会将她召回京中重整商行。

如此一来,便有两种结果:

第一种,如她所说,她死都不肯回去,最后以死相抗,万事皆休。

第二种,她屈服于父皇的权势,替父皇重整了商行,得利的是整个朝廷,甚至包括太子,可这又对本王有什么好处?

不如就把她放在江都,握在手里,等大局已定,彻底为本王所用。

而且,父皇既然如此看重她,那她受本王的照顾,父皇也会对本王多加关注。”

晋王妃怔了怔,眉间闪过一丝担忧,道:“可是……公主那边——”

晋王脸色一沉,重重呼出一口气来,看着碗里的醴浆,沉声道:“就让她慢慢消磨下去,长此以往——再深的情义也会渐渐变淡,终有一日她们……便都会放下。”

晋王妃愣怔了片刻,点了点头,道:“也是,如今她们心中各有嫌隙,元元又不肯回京去——确实有可乘之机。”

晋王略略有些惊讶,不确定地看向晋王妃:“阿环——本王……”

晋王妃温和地笑了笑,道:“妾深知殿下胸怀大志,妾身与殿下共荣共退,元元于殿下有利,便是于妾有功……”

晋王神色略略有些不自然,晋王妃接着道:“殿下不用顾及妾身,元元这样的人妾也喜欢——”

说到这里,晋王妃赶忙解释道:“殿下不要误会,不知为何,妾看元元不像姐妹,更像是女儿,总是忍不住对她心疼。”

晋王有些别扭地转过脸去,其实晋王妃头脑十分清醒,晋王妃虽出身前梁皇室,但到底是亡国皇室,而且家族里并没有出色的人入朝为其助力。

晋王妃十分明白,即便晋王对她再如何敬重,她萧环也成不了第二个独孤皇后。

与其到时候在宫中身单力孤,跟一群出身世家大族、有强大娘家支撑的妃嫔争斗,眼前这个肖元元看起来简直人畜无害。

而且肖元元并无娘家倚仗,虽然聪明,心思却是很单纯,只要对她付以真心,这个小娘子便不会生害人之心。

更何况,晋王妃早就看出来晋王对肖元元有情,一个没有背景却十分受宠的妃嫔,刚好用来拉拢。

乐平公主带着宇文娥英在南山别院一住就是一个月,山风阵阵,乐平公主坐在大树荫下,看着不远处玩水的宇文娥英。

白鹭子不由得提醒道:“山涧水凉,别让郡让凉着身子,奴婢把郡主叫回来吧!”

乐平公主顿了顿,道:“现在大正午的,难得她高兴,让她多玩会儿吧,待会儿等她上了岸,喝点姜汤祛祛寒就好。”

白鹭子闻言,只应了一声:“是。”

没过多久,耿二领着一名侍卫上前,二人拱手行礼,呈上一封信,道:“回公主,宫里送来一封信。”

白鹭子接过信件,转呈于乐平公主,乐平公主边拆信边吩咐道:“好好安置送信的人。”

那侍卫应了一声:“是。”便跟着耿二一起退了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