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玄幻魔法 > 永恒神朝:大秦至尊 > 第212章 宗人府 打王鞭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齐一峰,东厂供奉,实授正五品官职,近三个月来,剿灭东州帮派十个,山贼六伙,执行东厂任务三十回,带队进入无妄森两次,兑换凶兽血肉万斤,评级乙中。”

“原有分红提升一成五,实付金钞一万一千五百张!”

“齐大侠数数,咱家没拿错吧!”

负责最后分红的是三大天官之一的周忠,虽然知道齐一峰来自东厂,为韦桂效力,三番两次击败自己手下,夺取斩凶塔令牌,但还是和颜悦色,给予了极大的尊重。

他至今还清晰地记得,当他还是个普普通通的无名小卒时,就听说过义薄云天齐大侠的名号。

当时朝堂昏聩,暗无天日,有行侠仗义弘扬正气的事迹,往往传播得非常快。

故而记忆犹新。

现在大家都是在为陛下效力,即便阵营不同,但大多是为了武道精进,没有必要排除异己,也不会有你死我活的仇恨。

很多事没必要分那么清。

“天官大人说笑了。”

饶是齐一峰经历了前面的糖衣炮弹,手中握着厚实的信封,还是产生了很不真实的感觉。

之前的两千金钞已经让他感慨皇帝陛下的大手笔。

现在倒好,一万多金钞都随随便便发出去了。

这广场之上,五品以上的官员,少说得得几百号,光是分红得发出去多少?!

果然还是跟着皇帝陛下有肉吃。

恍恍惚惚地道了句“多谢天官大人”,齐一峰走出了景霄宫。

被皇天洛图裹挟的许许暖风一吹,才算是彻底清醒了过来。

摩挲着红得发烫的粗糙老脸,再看看三个信封和一马车的福利,整个人亢奋莫名,激动之情简直难以言表。

想要放声高歌,又注意自己如今已是大官,万民表率,到底克制了些,不至于和后面的皇甫辛夷一般活蹦乱跳,被帝都百姓笑着围观。

“这帝都,还真是来对了!”

“陛下宽仁啊!”

望着阳光下灿灿发光的王朝中枢,齐一峰颇有些热泪盈眶。

来京短短半年,他已经赚了一生都难以想象的财富,还有从未想过的丹药武器,让自身武道修为攀升到先天七重。

江湖中人没说错,帝都果然是个福地。

领取了这么多物资,锻体境界都不再是可望不可及。

他望着时隔数千年依旧屹立不倒的皇宫,遥遥拜了拜,心中满是感慨。

跟着陛下,这辈子怕是衣食无忧,可以大肆攀登武道巅峰了。

数百马车停留在景霄宫前,所有官员几乎表情一致,近乎虔诚地对汉鼎殿太上龙椅的方向拜了拜。

心中许愿,国运昌隆。

希望大秦朝,千秋永恒,万古不灭。

这才心头火热地离开。

......

“陛下,这样一来,接下来的帝都,怕是群贤毕至,赶也赶不走喽!”

景霄宫城墙上,魏元看到百官叩拜,群臣俯首这一幕,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搁先帝时,哪能看到这么些忠臣良将心悦诚服、誓死效忠的场面。

人心可用。

大秦腾飞化龙之日,指日可待啊!

站在他身边,只落后嬴霄半步的白发老人也笑了起来,原本冷峻严厉的脸庞如冰雪消融,看上去无比亲切。

“魏太尉说得有理,何止是赶也赶不走,恐怕陛下一声令下,甚至可以上刀山下火海,眉头都不带皱一下的。”

“哈哈哈哈。”

一向严肃的老王爷好不容易开了个玩笑,大家都很给面子,笑了起来。

场面很是和睦。

老王爷眯着双眼,环视一圈,心中更加满意。

历经百年纷争,大秦终于又有了盛世的气象。

总算不负那些英烈豪杰前赴后继的付出。

先祖有灵,看见也会十分欣慰吧!

“听说前几天,端王将半数身家全部捐给了养老院和孤儿院?”嬴霄目送底下官员离开后,看似不经意的问道。

群臣也好奇地看向了这个已近古稀之年的老人。

端王苦笑道:“皇族出了几个不争气的东西,蝇营狗苟,结党营私,手都敢伸帝都来了,是宗人府办事不利,败坏了皇族的声望,本王此举也是赎罪。”

“再者本王年纪大了,用不了那么多钱。”

话语真诚,心意坦率,没有一点扭捏。

所有人都相信老王爷这话不是装腔作势,而是发自肺腑。

当年正值壮年的端王为民请命,手持打王鞭暴揍先帝的事迹,现在还在为百官津津乐道。

当时这位就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放弃近乎王国的领地和财富,现在又怎么可能曲意逢迎,阿谀奉承呢。

就连嬴霄也不得不感慨,“端王品行高洁,为众王表率!”

端王低头苦笑道:“本王惭愧,当不得陛下如此夸赞。”

说完鞠了一礼,俨然是为几个不争气的侄孙暗中扶持摧岳堂之事,向陛下致歉。

他所管的宗人府,职掌收发文件、管理宗室内部诸事、登记黄册、红册、圈禁罪犯及教育宗室子弟。

凡是宗室陈述请求,替他们向皇帝报告,引进贤才能人,记录罪责过失。

权责很大,所有大秦皇族犯了错,理应都是他的责任。

嬴霄扶起了他,笑道:“老嬴家繁衍这么多年,出了几个蛀虫再说难免,端王不必自责。”

“那些王府赠送出去的物资和钱粮,朕已经让人送回去了,这笔银子会从朕的内库中出。”

“既然天下人都说,朕是他们的君父,百姓们受了苦,理应由朕来安慰,端王留着钱粮,好好修行,朕还打算等日后子嗣长大,端王身子康健,帮着监管一二,那打王鞭,威慑大着呢!”

众人哄笑,心里都轻松起来。

看来陛下确实没有责怪老王爷之意。

而且太祖所立下的打王鞭也没有收回,继续保有宗人府监管皇族的权力。

这样一来,就不怕日后皇嗣胡作非为。

就算储君有错,也不至于没人指点。

贾诩、魏元和曾梵对视一眼,都知道对方如释重负。

他们留在这里的原因,就是为老王爷说清,免得他老人家受到牵连,发配召州守陵。

现在看来,爷孙和睦,是他们多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