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羽族之所以能成为大荒最为富裕的种族,得益于其境内无比丰富的资源。

精铁这类用来煅器、铸造兵器的低阶矿石,在它们那比比皆是,以至于成了通用货币。

就连抑制太阴之体的七阶灵材霜玄晶、打造皇天洛图的土玄之晶,都是辛昭早些年和羽族族长交易得来。

而且羽族和翼族完全不同,前者与人族亲近,喜好读书,性格温和谦逊,做生意也讲究诚信,是岛上出了名的友善种族。

也是大秦除去东盛之外的首选盟友。

在工部改良造纸和印刷术之后,大量刊印的文书典籍,可以在那开辟出一条财路,各类话本漫画也将广受欢迎,攫取到大量金银。

当然,商队出行,风险在所难免。

但是以最恶劣的情况估算,每隔三次被西梁围堵一次,都有不少赚头。

而且这种极端概率,比大海捞针大不了多少。

光是追上云鹰,就需要提前准备多只灵兽,还要一直派高手到处撒网,甚至是深入东盛边境,才有可能捕获到鹰骑踪迹。

且不说能不能抓得住,耗费这么大人力物力,放松对敌国的监视和防御这一点,就得不偿失。

这也是嬴霄反复权衡之后,决定开通商路的原因之一。

与羽族外形相似的翼族则是另一个极端。

由于血脉强大,年轻一辈成年后,会去上古战场搏杀,获得祖辈认可,传承战翼,也导致他们养成了喜好杀戮的种族秉性,战力非同凡响。

数千年来,都是陆地和天空当之无愧的霸主。

每二十年举办一届的武道大会,前三甲中的两席,就一直由翼族天才把持,是人族帝朝的死敌。

若不是巨人族、海族和众多的帝朝联手压制,他们绝不会甘心在羽殇岛西部待着,一定会觊觎其它种族的领土,吞并下整个岛屿。

所以一开始就被嬴霄排除在贸易名单之外。

就算是以后因为某些大局,不得不合作,也只会是貌合神离。

“韩云生,东方离,陈云山,曾迁,再加一个张统?”

无论羽族还是东盛,距离大秦都至少有数万里距离,又有山峦阻隔,骑兵难以跨越,雪燎猿也够呛,最有效的交通手段还是飞行。

而且两地南辕北辙,鹰骑跨过大夏铁苍城后就要分道扬镳,所以一开始就得组建两个商队,分开经营。

有生死符和洞察术在,忠诚并不是问题,麻烦就麻烦在,朝廷能独当一面的年轻人不多。

数来数去,也就那么几个。

李霸还在山海关坐镇,继续围剿虎豹骑;陈云山经过考举留京,被安排进赤胆旅,给郭徒当副手,修为刚刚突破先天。

不过短短几个月,哪怕兵部认为能力尚可,东西两厂也没查出品行不端,暂时也只能当个副官。

大内倒是有很多高手,军队也不同往日,服用灵泉,出现了大批先天武修。

可清剿完十大家族的收尾之事太多,持续了这么久还没有结束。

许多人受到了牵连,不时要接受大理寺的审查和指证,导致能够真正能让嬴霄放心派出去主持大局的人极少。

其中张统还是个文官,修建完大坝,清丈完全国土地,整个人都黑瘦了几圈,最近又撇开了户部诸事,跑到军器监,和干牧混在了一起。

整天钻研煅器术,神龙见首不见尾,连水泥局改建的制造局也不常去。

成果倒是不少。

现在把他派去云游大荒,肯定也不会拒绝,可之后办成了事,来讨要新教材,嬴霄可拿不出来。

还是让他放松放松,以后再行重用。

贾诩、赵云这些大佬就更不用说了,朝堂不可缺少的主脑,需要留下,主持大局。

而且新一轮扩军即将开始,作为嬴霄必不可少的工具人,帝都离不开他们。

“对了,包旭!

一一从名单上摘除,很快就被嬴霄挖出来一个人选。

这胖子因为贪吃的诡异体质,修行《龙虎象劲》进步神速,已经步入先天,还要压过赤胆旅里知耻后勇的郭徒一头。

后者为将,统率劲旅,又有恐高一疾,入不了商队,让包尚书顶替也就成了理所应当。

虽然谨慎处事大局为重的武者稀缺至极,但能力出众还任劳任怨的文人一抓一大把。

接连十几次考察,周边东、瀚两州的官场都已清理完毕,有为的年轻官员都进入太学进修,涌现出许多好苗子。

而且魏元这个和事老自从贾诩出世,已经摸鱼了不少时候,又是个少见的赤色人物,该出头担当担当大任。

有六阶的养生功法,身体素质不同往日,也不用怕劳累过度,进而猝死。

……

拟定完商队的计划,又将皇天洛图阵眼处浮现的阵旗收好,嬴霄在百姓们拥戴的欢呼声中回到銮架,在帝都转悠起来。

最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城墙,可能是心理因素的影响,布置完阵法,感觉四面围墙又高大不少,连同下方的城门都扩大了一些。

其上密布着不少亮眼阵纹,和铜钉牢不可分,看着就坚固异常。

穿过灵气充盈的城门甬道,一座崭新的帝都出现在了眼前。

笔直的水泥路在阵法加持下,变得更加平滑坚固,将各区分割成一块块规整的棋盘,一眼望不到尽头。

道路宽阔,足有数十米,中间是专属朝廷驿使疾行的大道,单独隔开,两边各自可以容纳数十驾马车并行。

而且都仿照前世种上了绿植,看上去绿意盎然,十分美观。

东城门靠近景霄宫,自古就是富人区,基建翻新之后,更加宜居。

但放眼全城,最大的改变无疑是在西区。

这个以往被戏称帝都洗脚盆的贫民窟,如今模样大改。

统一的青砖绿瓦水泥屋,以每人四十平方的居住面积统一分配。

一家三口基本都能住进一百二十平无公摊面积的小楼,还自带一方院子,面积适中。

里头早就种下了树苗,挖好了水井,还有一架改良的多锭纺车,稍微布置一下,就是个温馨小屋。

再出门,十里范围内必定有建好的厕所,澡堂、小吃街和商铺。

一应家庭所需,包括被褥,粮油,板车,家具,全都可以送货上门。

皇家的灵药房也开到了各处,有了太医院和种类丰富的医经,培养出不少大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