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大明:从世子到明光武帝 > 第162章 三边总督与陕西巡抚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62章 三边总督与陕西巡抚

第162章 三边总督与陕西巡抚

朱慈煃在长沙府吉藩欢渡崇祯八年春节的时候,京师紫禁城中的崇祯皇帝心忧平寇,皇宫中过年的气氛草草。

自万历年间,朝廷加征“辽饷”以来,从万历四十六年到崇祯四年,总共十三年时间,辽饷加派却由二百多万两到达一千零二十九万余两,增加五倍以上,这在我国财政史上也是少见的。

在辽饷加派的各个项目中,所占份额最重的是田赋。说明作为封建社会赋税的基本承担者——广大农民群众及其一部分中小地主,是此次加派的最大受害者。

辽饷成为了明末农民起义的最大推手。

而征收如此之多的辽饷,仍然辽饷的支出几乎每年都大于收入,和辽东对建奴的军事作战长年溃败恶化有直接关系。

顾炎武有诗“我国金瓯本无缺,乱之初生自夷孽。”

说来也是颇有道理。

周皇后精心主理下,后宫虽简单但体面的过完了新年。元宵节之后,周皇后带领后宫的田贵妃、袁贵妃等嫔妃及宫女们亲自以纺机织布,以节省宫中用度。

元月十六日早朝上,崇祯看向玉墀下恭立的数十位大臣,叹了口气,说道:“诸位爱卿,如今朕虽然派出了洪承畴为兵部尚书,总领剿寇事宜,然而流寇流窜北方五布政司,洪尚书孤掌难鸣。

尤其是流寇首乱之地陕西,自陈奇瑜昏庸误放流寇被流放后,一直寻找不到得力的大臣前往主持。

今天众爱卿便议一议此事。”

崇祯等了一会儿,看众大臣无人出班启奏,于是看向新升任兵部侍郎的卢象升说道:

“卢侍郎,你征战流寇有大功于国,你来说说。”

卢象升生于万历二十八年,天启二年,年仅二十二岁的卢象升考中进士,开始了他的为官生涯。卢象升虽是文官出身,但是从小就爱读兵书,善于骑射,并且自己也是勇力过人,领兵作战经常能够身先士卒,令敌人胆寒。

崇祯六年,在山西一带活动的贼寇流窜进入京郊,占领了临城的西山,卢象升前往平叛,先是在石城南部设下埋伏,打败贼军,之后又在青龙岗、武安等地击败贼军,斩杀贼首十一人,歼灭贼军党羽,遣返男女百姓两万余人,从此京郊附近不受贼兵袭扰。

崇祯七年,四川的流贼进入湖北,郧阳六县都被攻占,卢象升以右佥都御史的身份进入湖北平叛,卢象升和总督陈奇瑜分路夹击,连战连捷,斩杀贼军五千六百多人,从此汉水以南的贼军被彻底消灭。

紧接着卢象升请朝廷在郧阳增加驻军,减免赋税,安抚百姓,修补城墙,从此郧阳便安定了下来。

因为这些功绩,卢象升被崇祯擢为兵部侍郎。

卢象升出班奏道:“陛下,臣观陕西已成流寇纷乱之地,非能臣勇将,不堪当此任。

臣举荐二人,请陛下定夺。

临洮总兵曹文诏,作战勇猛,军纪严明,多次剿灭陕西、甘肃等地流寇。

前年在湫头镇一战中,更是以6千官军从十数万流寇高迎祥、罗汝才部突围,其部队战斗力可见一斑。

臣推举他为陕、山、豫三边总督,以接替陈奇瑜。

至于陕西巡抚一职,臣举荐四川夔州知府何承光。

在崇祯六年七月,流寇张献忠以十五万大军攻打夔州。夔州官员惧流寇袭来,皆逃,唯知府何承光忠勇体国,独守夔州。

何知府为官清正,在百姓中威望极高,全城二十余万百姓全体助官军守城。

何知府守城六日,斩寇首十二万,张献忠仓惶逃窜。

如此战功,可知何承光乃忠君知兵善战之人,相信他任陕西巡抚后,定能逐步平息沸反盈天的陕西民乱。”

崇祯道:“卢爱卿所言有理!曹文诏与何承光二人,朕亦闻其事迹。

温阁老,关于卢侍郎的举荐,你以为如何?”

内阁首辅温体仁心想:“卢象升桀骜不驯,自大无比,他推荐的这两人从未曾来我府中拜会过,想必也是如他一般的狂妄不知礼数之人。

这三边总督和陕西巡抚皆是吃力不讨好的差事,若让我门下之人去,不但无功,反而有过。”

温体仁出班奏道:“卢侍郎久事剿寇,战功赫赫,眼光一定是准的。

臣对财政经济之才尚有眼光,对于用兵一道,不敢信口而言。

唯陛下定夺。”

崇祯面露微笑,点头道:“爱卿于财政经济方面确有眼光,举荐的广东巡抚陈象明,到任广东第一年,便完成了廷对时向朕承诺的赋税任务。

若我大明十六个布政使司的巡抚,皆能如陈巡抚一般,励精图治,忠君之事,则国库丰盈,何愁流寇与建奴不灭!”

温体仁行礼道:“此皆陛下慧眼识才,臣只是不敢阻国之贤良进阶之途耳。”

崇祯点了点头,又问了问吏部等各部的意见。

众尚书,侍郎多为温体仁心腹一党,见三边总督与陕西巡抚两个“火坑”,卢象升已举荐有人,而温体仁亦未反对,纷纷表示“唯陛下圣裁”。

崇祯当即决定擢曹文诏为三边总督,何承光为陕西巡抚,明日圣旨由司礼监交由内阁下发。

此时曹文诏正跟随兵部尚书洪承畴在山西,河南剿寇,时高迎祥,张献忠等十三营流寇,为应对洪承畴追剿的压力,于崇祯八年正月云集荥阳,史称“荥阳大会。”

曹文诏接到圣旨后,便即辞别洪承畴,带领侄子曹变蛟及六千亲军前赴陕西上任。

在途中行军时,曹文诏骑在马上对身旁的侄子曹变蛟道:“蛟儿,叔父此次前往陕西上任三边总督,已抱为国奋力杀贼,马革裹尸的准备。”

二十六岁的曹变蛟诧异道:“叔父何出此言?叔父曾在湫头镇以六千兵破十三万流寇高迎祥、罗汝才部,战绩彪炳,如何说出这般丧气话来?”

曹文诏长叹一声,说道:“蛟儿,当日湫头镇一战,你并不在军中,所以不知详情。”

曹文诏当下将湫头镇之战的详情对曹变蛟说了。

曹变蛟听完大为惊讶,好一会儿道:“叔父,如此说来,是孙大人率军救了您。

孙大人所言主公,却不知他现在投入了哪位贵人门下?怪不得吏部去年底派人去山西振武卫时,孙大人已举族不见踪影。”

曹文诏道:“我事后思之,孙大人定是投入此贵人门下,为之练兵,假托于商号民团名义。

此贵人的部下军队,火器如此犀利,军纪如此严整,堪称举世无双。

就是不知他为何不投身朝廷立功,为陛下效力?”

叔侄俩一路议论,设想了很多种可能,都觉不得要领。只得庆幸此人是友非敌。

各位书友,有空帮忙写写书评推荐一下本书,多谢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