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其实,刘禅是可以选择像如今的那群官僚贵族一样躺平,不用这么辛劳的。

瘟疫天灾夺走人的性命已经是家常便饭的事情,没有人会因此受到责罚。

公认的舆论中也不会指责统治者,甚至史书也不会定罪于个人,而是将罪责推给乱世。

便是上层人,对疫病的认知也是相当的愚昧。

比如曹子建曾做《说疫气》,说那得病之人都是‘被褐茹藿之子,荆室蓬户之人耳’。

他们这些风雅的君子,是不会遭此疫病的。

这种神经病的言论不仅无人指责,反而有相当大的群众认可。

大家都在摆烂,对底层百姓的苦难视而不见。

当疾病找上他们的时候依旧躺平,潇洒的嗑五石散。

自天下大乱后,多少人打着匡扶汉室的名号而兴一己之私,多少人身居高位却只顾自己享乐。

这些人说好听点叫尸位素餐,难听点是占着茅坑不拉屎,皆是国之贼、民之贼。

刘禅对此感到十分厌恶:“什么狗屁魏晋风流,吾只看到溟灭的人性,妖魔的世道和累累白骨!”

身为有志之士,如今权柄在手,自己未尝不可试一试扶大厦之将倾,解黎民于倒悬。

因此,刘禅上路了。

当然,刘禅也有一些自己的小心思,那便是借此积攒巨大的名望,足以抵消像刘裕那般屠灭士族恶名的名望。

“若真让吾做成这活人无数的功德,恐怕吾会被世人奉为圣人吧。”

这话虽是调侃,但落到周围跟随他的臣属耳中却显得信息量爆棚。

立志做圣人?!

谯周、吴班、霍弋还有从公安城出来的潘濬等人对此皆是感到十分惊异。

当下,所谓的圣人有两种。

一个便是那位高权重天下一人的九五之尊,被称为皇帝的存在。

当下是有一个皇帝,但大家都知道那是傀儡。

曹操已经封王加九锡,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设四时副车用天子銮驾……

从一开始‘只是抱着没别的意思’到‘蹭蹭不进去’,到现在蹭得汉帝刘协已经身软体酥毫无抵抗之力。

有篡位之功、篡位之实,僭越的流程已经走完,与当年王莽称帝的步骤只差最后皇帝禅位三次三让了。

许多曹氏、夏侯氏的宗亲大臣已经公然叫嚣只做魏臣、不做汉臣。

只是曹操顾忌名声,经过几番挣扎之后,还是决定自己做周文王,将这最后一步留给自己的继任者。

而以刘备的势力和身份,到时候,无论是主观还是客观,称帝都是必须做的。

那么,刘禅作为刘备的储君,将来自然是会即皇帝位的。

只是,这种事情大家可以心知肚明,但是不可以说出口来。

众人互相看了看,都是嘴唇紧闭。

虽然他们知道刘禅所说的圣人是另一种,但在场的众人,除了兵痞出身的郭庆都是士族出身,都是懂政治规律的高手。

他们心中未尝不是没有那种期盼,还是那句话,到时候如果刘备不称帝刘禅不当太子,他们可就不好进步。

至于另一种圣人,则是像孔子、老子那样开宗立教,或者像孟子、董子那样将教门发扬光大以成就亚圣之名。

随从在后的谯周打眼看着刘禅的背影,心底思绪翻飞。

经义方面世子并不擅长,儒学成圣恐怕只能自欺欺人,但是在医学一道或许还真有可能。

治病救人本就是大功德,万民传唱之下,别说成圣了,更是有可能民间封神。

但是,这里面有一个很大的挑战,那就是掌控话语权的士族群体。

一些事,他们宣扬才会广为流传,他们摒弃则无人问津,甚至好的说成坏的。

他们就是能做到这些,因为他们垄断了知识和教育,垄断了话语权。

而刘禅,显然跟这一个群体的关系并不怎么样,甚至是敌视关系。

就像南郡的大部分士族豪强,被刘禅狠狠的清理了一批,他们私下里可是没少编排刘禅。

比如针对刘禅建立摸金校尉府,明明是清理城内污秽利于农业发展的好事,他们却谣传刘禅有异食癖什么的。

还有上庸以申家为首的一批豪族,被刘禅强硬手段剥夺了盐铁产业,虽然面对军事威胁而屈服,但心里自然不会说他的好话。

没有掌握文字力量的底层人只能口口相传,说不得哪天就传不下去了。

而士族可以用文字记载他们想记载的事情,他们可以用‘名声’这个工具捧起某人,也可以毁掉某人。

世子便是真的有成就圣人的功劳,没有舆论的支持最后什么都剩不下。

这方面,世子打算如何应对呢?

士族出身的谯周看了一眼同为士族出身的潘濬,但对方并没有给他什么回应。

反而是依旧保持着已经保持一路的面瘫脸。

谯周随即便理解了潘濬,这时候对方当然没心思考虑这种事情。

他的那位未出五服的族弟,此前的表现实在是……罪莫大焉。

当下行营之中,众人都隐约猜到了刘禅南下的目的,以及他为了这个目的会采取什么样的手段。

只是,做事情总有个可以衡量的度,可以参考的底线。

现在刘禅还未出手,大家都不知道世子殿下的决心如何。

谁也不知道他的度又在哪里,不知道荆楚之地将面临何种程度的风暴。

潘濬和郭庆一同被从公安叫来。

郭庆自然是带着六扇门辅助刘禅展开工作,但潘濬并没有被安排什么任务。

潘睿跟郭庆不对付,潘濬对出身低下的郭庆十分轻视,守公安的时候多次侵夺郭庆的权力。

说实话,郭庆心中是有怨气的。

但对方毕竟是荆州治中从事,是刘备荆州幕府中的高级官员。

且郭庆也因自己出身自卑,虽有怨却不敢怒。

而这次前来面见刘禅的时候,刘禅对其态度冷淡,潘濬少有的出现了失态慌乱的情况。

这让郭庆心中暗爽,虽然知道这是因为潘濬族弟的事,但他忍不住想世子其实有给自己撑腰的意思。

“停!”

这时,刘禅忽然叫停队伍。

“世子,此地距离澧县已经不足十里,我们其实可以赶一赶,入城再休息的。”

说话的是庞林,荆州士族庞家人,庞统的弟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