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红楼追梦人 > 第37章 砸场子的薛家大爷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京都城里各家都摆了棋局,对应皇族天家的当湖十局么。

既然有棋局,也有之前留下的残局,还有如薛家大爷薛蟠这样要命一条的专门砸场子的高手。

和贾家的恩怨,推断,贾家补天,宁国府留下贾瑞的通灵宝玉残局,以待有缘人。

而遗落一子,贾雨村,辗转来了某地做知府。

一开始,地位不够,贾雨村也就知道他是革职,是上司在上面上了眼药。

皇帝批复,到了他这里已经是官场套话,对应明清时期做官的守则么。革职,肯定是知府贾雨村做错了。

错的还分几大类。他的一看就是泛泛之谈,重点不突出,不知道被哪里来的风掀翻的,所以找上一级理论的意义都没有必要了。

这样的事情,在明清时期的官场,司空见惯。上一级说他不服上面的安排,做工作的都知道,这种情况,哪一天不发生的。

事情没做好,不都是下面的不会做事。

所以,贾雨村虽然已经是某地知府,但他被革职了还是不知道犯了什么错。

也就谈不上跟上级理论,改正么。也就是说,没了工作的正确应对方式,请参看原文贾雨村。

然后呢,赶紧一溜烟儿地去找举荐做官做事做活儿的贵人么。

也就是贾雨村去了金陵东南的姑苏找甄士隐。可见他前面进京大比直到做到某地知府,其实都是甄士隐的门路。

推断贾雨村是找不到贵人甄士隐了,也就是说,他革职可能是跟贵人甄士隐的消失有关系的。

但是,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贾雨村虽然找不到贵人甄士隐,却打听到了甄士隐之前所在的甄家。

甄士隐和甄家这时候已经断了亲,也就是,一开始肯定要他去京都城里找封家吧。

但是贾雨村的选择,说明既然找上了门,有回应也就是找对了人,那么,哪怕从甄家内院入手。

因为甄宝玉是在内宅厮混,所以,他的老师很可能是甄母跟甄家男人提议的。

就像贾家贾母这里。贾雨村从贵人甄士隐,一路找到了甄家,甄家外院不接甄士隐的事情。

但贾雨村是从甄家教书,到了林家教书,总算和林家外院的林如海说上了话。

也就是说,甄家外院,说不搭理他,就算他给人家最看重的儿子教书,也还是不搭理他。

教得再好,也没有用。贾雨村只得从甄家到了林家教书,才搭上了话,林如海还是跟贾雨村说了三两句话么。

不容易啊。

然后,贾雨村才可能遇到古董商人冷子兴,贾家荣国府在金陵扬州城来了贾琏。

考虑古代的运输。冷子兴八成跟着贾琏过来的,就算坐不了贾琏的顺风船。

冷子兴也是包条小船,跟着贾琏的船过来做买卖的。

为什么。这里就要参看薛家进京投亲,他们家明说了,不是没有地方住。

但薛姨妈明说了,不是住王家就是住贾家,所以,古董商人冷子兴这里也必然是如此的。

他是要来金陵做买卖不假,但他要赚钱必须跟着来做买卖的贾琏,不然,可能赚不到钱还贴本还掉到谁家的什么棋局里。

被人踩啊又踩的,踩了还踩的。这也是写文的亲身经历,切记切记。

现在社会还这样。或者就想薛蟠本地人,本地皇商,可以打出天家的幌子来的,就像后面。

他咋就在冯渊这里被踩得简直是叫人摸不着头脑。

越是跟人撕扯,越是铁案如山了似的。这个冯渊局,人证物证啥的都有,就跑了薛家大爷薛蟠。

一开始,接到案子的贾雨村死活不信,打死了人,这人咋就抓不回来了呢。

带他家的亲戚么。门子赶紧出声,为啥呢。

推断贾雨村这个知府走了,可能跟前这一波做事的,至少找关系进来的门子要跟着他砸饭碗吧。

推断而已。就像是,门子之所以是他,因为贾雨村也是葫芦庙出身的。

所以,门子知道啊。他失业多久了,贾雨村初来乍到的,又是知府,他敢!

门子不敢。所以,就算贾雨村丢了签,门子也要飞身接住的。

大人,万万不可啊。对应的,后来门子就算被贾雨村寻了个错,打发走了。

这里参看前面贾雨村革职么。同僚张如圭口里就成个革职案,也就是,某地知府革职,同僚都失了业。

你说,知府案前的门子呢。

而应天府这里,请注意是知府寻了门子个不是,远远充发了他。

换个地方,他还是继续做门子,已经是这档最低。或者下去了,做个有编制的。

知府挑他的不是。就跟单位上,市长去找看门的茬儿,一个道理。

我的信没有收到啊。重要的是,他还在门卫室露了脸,传出去就是严肃地批评了门子吧。

那叫一个潸然泪下的……还有蹭的,做出深刻检讨,外加停职反省了。

很严重了。明清时期么,应天府的门子也可能停职停薪。

没饭吃了。

因为大老爷贾雨村还在。明清时期的官场,前面说了,革职是一锅端的。

这种大老爷还在的么。

门子远远地打发走了,是不假。等到贾雨村进了京,官运不错么,门子没准又回了应天府。

还有编制了。

这就是小人。明清时期官场,大老爷身边,心腹有几种。门子应该也是其一吧。

但是,不能一锅端,所以门子跳起来也要接到大老爷贾雨村丢出来的签。

不能上门!大人,万万不可……紫薇舍人。

本地,查无此人吧。

几千年官场里,就找不到这个做官的。但薛家现领内库帑银行商,却是事实。

扯远了。回到原文贾雨村,葫芦僧乱判葫芦案,这里可能就是贾雨村前面怎么无缘无故地就地革职。

推断贾雨村是金陵某地知府,而应天府的知府级别,可能是金陵一地知府里最高的。

这个案子,拖了一年多,之前呢。原文提到,贾雨村革职两年,这两年游遍各省,也曾遇到两个异样孩子。

推断这五六年,承接地陷东南的官场地震而来,金陵行商的也在闹了。

官商勾结么。甄士隐那里知道,他岳父封肃都告老了,一朝天子一朝臣的。

金陵行商的,薛家和冯家是在应天府这里闹。他们可能还是为头的,下面还有小皇商,决战金陵首府应天府么。

金陵其它地方呢。

某地知府贾雨村所辖呢。这里是一女两卖的僵局,不假,也就是应天府知府办事不力,但动他不得!

金陵其它地方的知府呢。

能不能,动一动。明清时期的官场么,想来也流行隔山打牛,敲山震虎的。

这里热闹,来蹭一蹭的巡盐御史。回头却参它一本,话说金陵某地知府沽清正之名,而暗结虎狼之属,致使地方多事,民命不堪等语。

而收到上面协办的公文,金陵省部一级的官府衙门,就摊开金陵所有的知府衙门,对照知府名册看。

然后,圈了几个人。而贾雨村的上司寻了一个空隙,作成一本,参他“生性狡猾,擅篡礼仪,沽清正之名,而暗结虎狼之属,致使地方多事,民命不堪”等语。

复命。也就是,御史台说得一点不差,还不止如此。

龙颜大怒,即批革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