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红楼追梦人 > 第25章 红楼梦第一回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一时小童进来,雨村打听得前面留饭,不可久待,遂从夹道中自便门出去了。士隐待客既散,知雨村已去,便也不去再邀。

一日到了中秋佳节,士隐家宴已毕,又另具一席于书房,自己步月至庙中来邀雨村。

原来雨村自那日见了甄家丫鬟曾回顾他两次,自谓是个知己,便时刻放在心上。今又正值中秋,不免对月有怀,因而口占五言一律云:

未卜三生愿,频添一段愁。闷来时敛额,行去几回眸。

自顾风前影,谁堪月下俦?蟾光如有意,先上玉人头。

雨村吟罢,因又思及平生抱负,苦未逢时,乃又搔首对天长叹,复高吟一联云:

玉在厁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

贾雨村的表字,时飞。前面就说了的。而这里就是说,薛宝钗嫁给了贾雨村,也就是作者宝玉。

因为在雨村眼里,她虽然没有天命,但是是他的知己。他没有功名,都劝他考,而他不去。

就不去。

所以,都说他没本事,考不上吧。黛玉就信以为真,我们不考,考那个,做什么!

只有宝钗,我相信你。

而林妹妹黛玉,是贾府打算用来赚钱的,没有这门姻亲,怎么拿甄家的钱呢。

所以明明知道他要做状元游街,最喜欢姑父林探花,都骗他!就说她是探花郎家的大姑娘,林姑娘。

跟你定亲了。

给他这个妻子,他就不用考状元,就是不查户口的啊。这里哄我容易,哄那边,比如考试的呢?

按照古代,可能犯官家的女儿,做正室,就别想考科举。所以,你说他这没出息的还能去做什么,除了包戏子,喝花酒?

结果,他哥哥又死了。宝玉和他哥哥都已经没有恩了,就要自己去考了。

这门亲,半途而废啊?所以,黛玉,我们就不考……她不知道,他想做官,都快想疯了。

不是不考,是有你,我就不用去了!然后,宝钗总劝他,以后有机会的。

所以,他喜欢的是薛宝钗。或者,知己,但古代,这个不够。

恰值士隐走来听见,笑道:“雨村兄真抱负不凡也!”

雨村忙笑道:“不敢,不过偶吟前人之句,何期过誉如此。”

因问:“老先生何兴至此?”

士隐笑道:“今夜中秋,俗谓团圆之节,想尊兄旅寄僧房,不无寂寥之感。故特具小酌邀兄到敝斋一饮,不知可纳芹意否?”

雨村听了,并不推辞,便笑道:“既蒙谬爱,何敢拂此盛情。”说着便同士隐复过这边书院中来了。

须臾茶毕,早已设下杯盘,那美酒佳肴自不必说。

二人归坐,先是款酌慢饮,渐次谈至兴浓,不觉飞觥献斝起来。

当时街坊上家家箫管,户户笙歌,当头一轮明月,飞彩凝辉。二人愈添豪兴,酒到杯干。

雨村此时已有七八分酒意,狂兴不禁,乃对月寓怀,口占一绝云:

时逢三五便团圆,满把清光护玉栏。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

士隐听了大叫:“妙极!弟每谓兄必非久居人下者,今所吟之句,飞腾之兆已见,不日可接履于云霄之上了。可贺可贺!”乃亲酌一斗为贺。

雨村饮干,忽叹道:“非晚生酒后狂言,若论时尚之学,晚生也或可去充数挂名。只是如今行李路费一概无措,神京路远,非赖卖字撰文即能到得。”

士隐不待说完,便道:“兄何不早言!弟已久有此意,但每遇兄时并未谈及,故未敢唐突。今既如此,弟虽不才,‘义利’二字却还识得;且喜明岁正当大比,兄宜作速入都,春闱一捷,方不负兄之所学。其盘费馀事弟自代为处置,亦不枉兄之谬识矣。”

当下即命小童进去速封五十两白银并两套冬衣,又云:“十九日乃黄道之期,兄可即买舟西上。待雄飞高举,明冬再晤,岂非大快之事!”

雨村收了银衣,不过略谢一语,并不介意,仍是吃酒谈笑。那天已交三鼓,二人方散。

士隐送雨村去后,回房一觉,直至红日三竿方醒。

因思昨夜之事,意欲写荐书两封与雨村带至都中去,使雨村投谒个仕宦之家为寄身之地。

因使人过去请时,那家人回来说:“和尚说,贾爷今日五鼓已进京去了,也曾留下话与和尚转达老爷,说:‘读书人不在黄道黑道,总以事理为要,不及面辞了。’”士隐听了,也只得罢了。

这是怡红公子贾宝玉,就是要不是这门亲,我早就科举出身。或者做大官了。

你看他,有钱,别的倒也罢了。等不及了。五更天就进京赶考。

还有,就跟我们考公务员。古代就算考诗歌,八股文,也就是考试用的诗和李白那种是一样的?

李白又有几个,写得好,先喝酒。科举还准带酒进去?

除开天才,这种是要读十年书的呢。所以,跟黛玉宝钗这种,他根本没拿出实力来。

或者说,不一样的标准。黛玉错得,就是,某种程度来说,也不算冤枉了。

黛玉愤世嫉俗,就是天子都不放在眼里。看宝玉,贾政喊他,北静王跟前,规规矩矩。

再看宝钗,别的时候,也罢。贵妃娘娘跟前,要你做小了,也寻了戴上,给贾府的人看的。

宝玉其实跟宝钗分明是一个路子的,很识时务,黛玉,有时就是以为宝玉喜欢目下无尘。

才高八斗。她,很多都让宝玉不舒服的!或者,就跟那焦大,越来越没了王法。

惯的。再看,甄士隐跟前,甄英莲,第一句,是说,惯养娇生怨你痴。

林黛玉那样是因为贾府的人,哪些人啊,娇生惯养,导致她,痴心一片。

她三岁可粉妆玉琢,五岁是被家人放在别人家的门槛上……暗伏,甄家和贾府是说好的。

女儿给贾府养,因为他们要抄家了。不然了,不然你就出家,就一头去吊死。

甄家也没办法了。而她因为娇生惯养吧,结果,挑食吧,养得跟个扬州瘦马似的。

就是都错了。正确的,看薛宝钗,林黛玉的,都是错误示范。

目下无尘,没问题,看人。别说那时候,你现在,又没有人招惹。

就什么臭男人的东西,我不要它。这真的是某些地方的那种做派,高低贵贱。

关键,得先被人打脸或如何你再就是,士可杀不可辱吧。就男人拿过的,我就不要了!

以为这样,冰清玉洁,这就是那时候这种淫词艳曲里说的大家小姐。贾母可是骂过的!

难怪我总觉得,黛玉怪怪的。就是要她家里来,属于,拿腔拿调,要打人了!看不过眼吧。

什么臭男人拿过的,或者上档次的那种戏子,他们都不这样吧。关键这里不唱戏,对方真的是皇帝了。黛玉,怎么说了,就是一些说话行事的地方,假得让人难受了。

她要做妾,没准,还能惹得男人逗几句话吧。宝玉无话,是因为就是跟王熙凤那样骂娘,他们这等人家都可以!

就别这样,这真的不是打死不打死的问题!是甄家死了的,都要压不住棺材板了!

出过皇后娘娘的,属于上面,那些男的没见过吧。见了,黛玉什么小性子,什么,就是她这样,要去唱戏!

就气什么戏子,没用,但黛玉可能也意识到了。黛玉,养得跟个唱戏的一样了。

所以,这亲生的?道破的,是史湘云,她不住贾府。

她说真话。

但她被误导,以为黛玉这样,还说不得了。是,就她是小姐,我们都是丫鬟。

听说她来了,你们家三春都靠边。走,我们回去,不在这里受气!

史湘云怎么会被误导呢?就是有时黛玉还没反应过来,宝玉就替她道歉,这世上很多时候,沉默是金。

不说出来,别人还没那么生气的。至少我是这么觉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