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待牙婆走后,君华看着一院子的人,有点头大,刚才没觉得,怎么现在一下子这么些人啊,这也没法住啊。

那女管事看出她的愁绪,上前一福身,“公子,奴婢斗胆问一句,可是在考虑我们这些人如何安置?”

君华看了她一眼,眼神清正,并不畏缩,一身麻布襦裙,虽破旧但也十分干净,发髻只用一个木簪挽起,也整整齐齐无一丝发丝不规矩,敢于出声,可见也并不刻板,不是那种说一句动一下的下属。

点了点头,“先介绍一下你自己。”

女管事道,“奴婢今年三十七岁,娘家姓聂,名秋娘,年幼时在王府当过差,在王府老夫人院子里做到三十岁出府,娘家父母已过世,跟兄嫂住了几年,去年兄长病逝,嫂嫂携子改嫁,族中觉得我克亲,所以自卖自身。”

说到克亲,君华听她往后说话的声音都轻了许多,略一思量就知道了她的担心,“秋娘,我并不信这些,你不必担心,有什么想法尽可说出来。”

“奴婢来时,在路上看到一家客栈,步行大概一盏茶的功夫就能到。”

君华点了点头,对着其他人说,“你们先挨个介绍一下自己的情况,然后到秋娘身后站着。”

一句话,定下了秋娘管事的地位,君华叫阿狸三人回房间看书,准备伸手给自己倒杯茶,秋娘眼疾手快的拿起茶杯给她倒上了。

等余下的二十个人一个挨一个的介绍完,君华也对他们有了大概的了解,两家人,猎户于大山一家,君华打算让于大山夫妻带着女儿到小庄园管事,于大山的儿子于大郎跟一个镖师学过几招,就跟她在大庄园,教几个小孩儿习武,于大郎妻子小于氏不安排活,照顾好她自己的孩子就行了。

另一家,吕来原是跟上一家公子跟前的随从,后来公子犯了错,罚身边的人,他才被贬去了门房。她的妻子是个绣娘,名字也叫秀娘。

厨娘一个姓高,一个姓陈,不必说自是安排在厨房,不过君华也提出了让她们竞争上岗,日后两人谁做的好,谁就做厨房的管事。

剩下的八个孩子,最大的不过六岁,且也被卖了三年了,辗转了几次到张牙婆手里,君华问了都不记得自己原先的姓氏,就给他们重新取了名字。

三个小男孩分别是,玉衡、开阳、瑶光。

五个小女孩分别是,天枢、天璇、天玑、天权、天巧。天枢和天玑是双胞胎姐妹。

君华把他们都留在身边,打算暂时先让于大郎教导,等过段时间专门找人训练他们。

玉衡、开阳、瑶光三人以后就是阿狸身边的护卫,阿起和阿飞,名义上是阿狸的侍从,但她也是当自家孩子养的。

不过现在让秋娘带着他们先去客栈洗漱安置,等明日拿到庄园的地契,再到各自的岗位上去。

君华也给了秋娘几贯钱,让她给众人买些换洗衣裳,只有两个厨娘、吕来一家和秋娘看着比较干净,其他的都脏兮兮的,君华想着让他们好好洗一下,换身干净衣裳,怕万一有虱子再给她和阿狸三人招上。

特地叮嘱了,一定要洗的干干净净的。

第二日一早,秋娘带着两个厨娘,和吕来,还有于大山上门了,厨娘手里还拎着菜。

阿起听到敲门声时,正在扎马步,阿狸和阿飞还在一边洗漱,一边玩闹,君华伸个懒腰从屋里出来,正好看到这一幕,“阿狸!阿飞!”

听到她的声音,两人秒变乖巧。

阿起开门,让他们进来,两个厨娘对几人行礼后,问了厨房在哪就自觉的去厨房做饭了。

秋娘询问今天的安排。

君华让他们先吃过早饭再来,秋娘回道,吃过了。

这时,张牙人也来了,他兴奋的一晚上没睡着,天不亮就醒了,昨日他找了庄园的主人压价,五千七百贯,最后五千六百贯成交,原主人还把庄园原本的管事和宅子打扫的仆役留下没有发卖掉。

君华跟着张牙人去衙门换了新的地契,从牙行租了几辆车,带着一行人浩浩荡荡的去往新家了。

他们去的是大庄园,林氏别院,不过以后要改成霍氏别院了。

林管事在竹林外的入口迎接他们,整个庄园被竹林围起来,再往里去是一个高大的门楼,两边是延伸到远处的城墙。

她上次来是直接再马车里进去的,没有掀帘子看到外面的景象,没想到竟然有城墙,像是一个坞堡,外围是田地,此时天还冷,并没有人劳作。

走进去,内围跟外围隔着一条不太宽的小溪,结了一层薄薄的冰,一行人进入大门,映入眼帘的先是一个花园,左右两侧是不同的花木,右侧还有一个小池塘,左侧则是有几个假山在花木中隐隐若现。

再走几步便到了通往前院的游廊,林管事在前面引路,带着他们到了前厅,此时整个庄园的仆役都在前厅等候。

进入前厅后,林管事介绍了一下,君华就让他们先下去了,只留下林管事在一旁候着。

等她安排好带来的这些人已经到午时了,还好最开始先安排的两位厨娘。

吃过饭,她带着阿狸三人逛园子,在前院主院西侧发现了一个练武场,君华对三人说,“你们仨是要自己选院子,还是跟我住主院呢?

自己选院子,就在前院选,咱们家没那么多人,后院就先封上。”

阿狸毫不犹豫道,“我已经选好了,主院的东厢房!”

阿起和阿飞也眼巴巴的看着君华,她点点头,“那西厢房归你俩。”

三个小孩顿时喜笑颜开的奔向练武场了。

君华想着,现在安定下来,要给王宁漳送封信了,不然下次见面会被他念叨个没完没了的。

此时的王宁漳,正在水深火热中。

他带着青砚和小怀返回太原时,还有两天就是正旦了,他虽是幼子,但其实底下还有个小妹,只是出声没多久就夭折了,自此之后他阿母杨氏便一直身子不好,深居简出的,但对他期望极高,盼着他能出仕为官,位及三公。

掌家大权也交给了他姒妇小杨氏(王宁远的妻子),他是瞒着阿母跟父兄打的赌,他一去三个月临近正旦还未归家,被他阿母知道,又气的病了一场。

王瓒本来对坑骗儿子心怀愧疚,但见爱妻知道儿子不在家用心读书,出去瞎跑,气的病了一场,那点子愧疚就消失的无影无踪了。

出了正月,杨氏忍着的怒气终于爆发,拿出家法,亲自教训了王宁漳一顿,打完又让他去跪祠堂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