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另外,让高句丽士兵这般害怕的另外一个原因,那就是建安城实在是太过于矮小,而且破旧,远不如新城或是盖牟城那般高大。

仅仅只靠这座建安城,实实在在是很难抵挡唐军的进攻。

果不其然,在王权宁率领唐军攻来之时,仅仅只是在那建安城的城门之上撞击几下,城门就发出一阵不堪重负的吱嘎声。

唐军就只是这么简单的冲击几下,城门就有一种随时要倒塌的迹象,更有甚者,有的唐军直接从城墙破损处钻了进去,就这样进入了敌军的内部,可谓是奇特至极。

其实这也并不能怪高句丽军队,本身的他们是打算以辽水作为防线,用以阻挡唐军,最初根本就没考虑过修缮城墙这般想法。

再加上唐军渡河出现的又太过于突然,导致就算这些高句丽士兵想,却也没有时间来修补这破损至极的城墙了。

正因为此,才有了如今的这些情况出现。

建安城墙上,高句丽士兵们皆是恐慌不已。

“大牛,现在怎么办?与这群唐军拼了?”一名叫做阿三的士兵对着身旁之人说道。

“什么怎么办,你脑子瓦特了,还不赶快逃命。”身旁的大牛回应着,脚下动作飞快,直接转身逃命去了。

见状,阿三也是不再犹豫,放弃抵抗,直接跟着大牛跑了。

这一幕在此刻的建安城内可谓是随处可见,高句丽士兵迅速逃跑着,心中哪还有要守护城墙、阻挡唐军什么事。

建安城下的这场战争开始的快,结束的更快,仅仅一个时辰出头,唐军杀敌千余人,整座建安城完全被唐军占领。

当然,建安城内的高句丽守军绝不止这么一点,这被杀掉的一千多人,要么是试图阻挡唐军的,或者是逃跑比较慢的,至于另外的高句丽士兵,则基本上都往城外而去。

这些逃跑的士兵,有部分混入百姓家中躲藏起来,或者遁入山林,但他们更多的是逃往了盖牟城。

新城。

建安城失守的消息传来,瞬间便引起了新城高句丽守军的大惊,仿佛成了压垮他们的最后一根稻草。

看着城外那些唐军忙碌的身影,看着那一棵棵倒下的树木,一个个被建造出来的云梯,新城守军的士兵再也没有了任何抵抗的勇气。

就在当天夜里,新城的高句丽守军便有不少人直接逃出了城,他们也如建安城中的士兵一样,或是直接入了山林当了逃命,或是返回了盖牟城,继续做着自己的贡献。

但不管是何种情况,总之他们是不敢继续留在新城了。

次日一早,新城中的高句丽士兵也是发现少了不少人,这一发现,直接就将整个新城的守军全部都给引爆,弃城逃走的念头在他们脑海中止不住的闪烁,难以消除。

这些士兵们你看看我、我又看看你,相互之间虽说没什么交流,但对方的意思在心中已是明了。

就这样,新城中高句丽士兵每天都在减少着,而且在之后的几天,数量都是减少的飞快。

数日时间,新城守将便是发现城中的士兵已减少了大半,他无奈的叹了口气,眼神迅速黯淡下来。

其实前几日这些士兵的逃跑他是知道的,但却没有阻止,当一个士兵想逃跑的时候,那这就是逃兵,而当几乎所有士兵都要逃跑的时候,那只能是代表着军心散尽。

哪怕是这位守将自己,也是清楚的知道这座新城一定是守不住的,之前守不住,如今就更加守不住了。

“命令所有将士,弃城,往盖牟城撤军。”新城守将轻叹道。

“是,将军。”

士兵接收到命令,没有任何的犹豫便直接去传令了,行动间极为迅速,就好似那正在被猎手追赶的猎物般。

若是正常情况下,一个将军不管是因为什么原因下令弃城,恐怕这道命令都会引来手底下将士的质疑,但这次却是除外。

不仅这名传令的士兵没有任何质疑,当命令传至全军时,所有人也都没有任何的质疑声,不仅如此,他们那紧绷的脸庞终于是难得放松了下来。

仅单单从这里就可以看出,如今的新城高句丽守军心中对唐军已经害怕到何种程度了。

就这样,还没等到唐军的攻打,高句丽军队便直接放弃了新城,往盖牟城方向而去,这也算是唐军在与高句丽交战后所遇上的第二个奇特之处了。

新城城墙之外,此刻的唐军刚将攻城所需要的器械准备好,但就在全军准备行动间,却是惊讶发现面前的这座城池内,早已是人去楼空了。

就这样在不费一兵一卒间,唐军顺利拿下了这座城池。

至此,唐军已占领新城、建安城,两座城池,并以迅雷之势继续发起着冲击。

......

盖牟城。

毫无疑问,在高句丽人眼中这是一座大城,城墙无论是高度、厚度,亦或是坚硬程度都不是像建安那些小城能比的。

但这也就是在高句丽人看来罢了,或许在唐军士兵们看来,这般盖牟城的城墙也并不算太高太结实,毕竟当初的唐军可是连东都洛阳都是攻下来过。

这般盖牟城跟唐朝东都洛阳相比起来,实在是不值一提了。

此刻的盖牟城内,拥挤着各种各样的士兵,他们有的垂头丧气,有的面露恐慌,但也有人眼神坚定。

之前不管是从建安城还是新城逃命的士兵,大多数都已经聚集在了这座城池,不仅如此,最开始从扶余王城(今长春)赶来的高句丽大部队,此刻也是到达了盖牟城。

可以说这里,已经汇聚了整个高句丽第一道防线的全部力量,约莫三万余人马,形成了唐朝自进攻高句丽来的第一道重大阻碍,而这种城池,也绝不会再如之前那般被轻易突破,更不可能出现如新城那样弃城逃跑的行为。

毫无疑问,在盖牟城迎接唐军的绝对是一场硬仗。

此刻的盖牟城内,人影四处忙碌着,所有人没有一刻的停留。

尽管如此,但这些士兵却是没有任何的埋怨,他们在为了自己的国家而战,一切都是心甘情愿。

“这里这里,来几个人给我把这些东西都搬上去。”一名小将模样的人指了指自己身旁的粗大圆木,满面峥嵘。

“来来来,你们都给我听好啦,这些东西你们一定要等烧开了在倒。”城墙上,一名老兵指着身前的一口大锅教训道,“你们都听到了没有。”

“知道了知道了,这已经是第三遍了,这么简单的事情我们早就记住了。”老兵身旁,一名略显稚嫩的新兵说道。

在其身旁,另外几名新兵也是连连点头。

老兵闻见轻叹了一声,就好似没有听到般,继续讲解着那口大锅的使用方法,一直到最后,在将所有方法都讲解完毕,老兵神色陡然黯淡下来,用只有自己才能听到的声音,喃喃自语。

“希望这场战争过后,你们都能活下来。”

不过老兵此时的这般状况,身旁的这些新兵却是全然都没有发现,他们早就已经听的不耐烦,双目发呆,或许已经神游到自己故乡,躺在家中吃着饭菜了。

......

盖牟城守将府邸.

如今的守将位置暂时被那位从扶余王城(今长春)赶过来的将军接任,毕竟他是整个第一道防线的总指挥,而盖牟城算是第一道防线的最后屏障。

“将军,一切都已准备妥当。”一名小将说道。

“好。”将军脸上并没有露出丝毫的笑意,满是严肃之色,“你再派人去检查几遍,一定要确保一切都没有任何纰漏,另外,城墙上的那些守城装备,一定越多越好。”

“是,属下这就去。”小将答应一声,随后便亲自往城墙上走去。

盖牟城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将军心中暗道,我一定要将唐军阻挡在这里,决不让他们跨过城墙半步。

既然是守城,那首先要准备的自然就是守城的一些装备,像兵器、箭矢这些都是最常见的,除此之外,其实守城效果更好的还是要数石头、圆木这些。

像弓箭这些,尽管杀伤力惊人,但却是可以被盾牌所挡住,而且唐军身上都穿着坚硬盔甲,其实箭矢对唐军的杀伤力是有限的,那就更不说刀剑这些了,这些也就只有在唐军真的攻上城墙后才有用。

但石头、圆木可就不一样,如此体型巨大,重量惊人的东西,在从城墙那么高的位置扔下去,所形成的威力是无与伦比的,不可阻挡。

这些东西就是如今的盖牟城守军需要大量准备的。

当然,除了这些,旦凡守城就还需要一个最最重要的东西,那就是充足的粮食。

对于守城军队而言,充足的粮食是必备的,不然很容易就会被敌军围困在城内,断粮而绝。

对于这个情况,这位高句丽的将军显然也是知晓的,在他到达盖牟城之前,就已经先行命人源源不断的将粮食给运往盖牟城了。

可以说如今的盖牟城,真就如一头猛兽般,挡在唐军的面前。

此刻的唐军,在攻下建安,以及新城之后,并没有做任何的休息,继续前进着,打算一鼓作气直接将盖牟城给攻下。

一来唐军连下两城,此刻的士气正是高昂的时候,二来唐军攻下这两座城时,实在是没有费多大的力气,军队也就没有休整的必要了。

唐朝两路大军同时前进着,在盖牟城外约莫五十公里处汇合,李世民所率领的大部队同样也是驻扎在此。

唐军大帐内,众将皆聚集于此。

“诸位,据探子来报,此刻的盖牟城内聚集了高句丽士兵三万余人,守城的器械也是准备充足,各位认为应当如何攻取?”

大营最前方,李世民目光如炬,视线在众人身上扫过。

“陛下,属下认为如今高句丽军队已成惊弓之鸟,士气低下,不足为惧,属下愿做先锋,攻下盖牟城。”站在一旁的周继武说道,言语间充满着杀意与霸气。

“陛下,臣认为不妥,臣有消息得知如今的盖牟城内,各种守城装备都已准备齐全,士兵们也在加紧训练,从种种迹象都表明如今的盖牟城守城将领是个能人,强攻恐怕伤亡会十分惨重。”一位智囊模样的人说道。

“陛下,属下认为这时就更应该强攻,不给高句丽军队以任何的喘息时间。”一名将军站出来说道。

整个大营内,两方人马不断述说着自己的意见,皆是将目光看向最中央的李世民。

不过这时的皇帝李世民却是没有开口,反而是将目光瞥向了一旁,“大将军,你认为当下应当如何?”

大将军,毫无疑问就是王权宁。

话音刚落,众人齐齐将目光聚集在下方首位的王权宁身上。

其实众人有一种疑惑,那就是这次出征好像这位在战场上战无不胜的中山王,突然之间变得低调了很多,甚至在很多时候,就连自己的意见都不发表,就如同此刻这般,几乎所有人都说了自己的意见,而唯独这位大将军,却是一言不发。

下方,听到呼声,王权宁当即抬头,不加思索的便说了起来,“属下认为,战争之事,所比的无非就是将军的指挥和士兵的士气,此刻我军士气正盛,敌军士气低下,正是一举攻下盖牟城的好时机。”

“臣认为,此刻应当不惜一切代价,强取盖牟城。”顿了顿,王权宁继续说道,

“而且我军属于长线作战,粮草供应本就是问题,更不宜拖延。”

“好,既如此......”李世民停顿片刻,视线在众人身上扫视,“周继武听令,命你亲率三万人马,三日之内,攻下盖牟城。”

“属下得令。”下方,周继武应道。

大营内众人的目光皆是瞟向了周继武,直到这时他们才发现,这位在军中正不断树立自己威信,逐渐有成为军中新生一代领军人物的周继武,正恰恰好好就站在中山王王权宁的身后。

这般模样,就好似王权宁在带着周继武不断前进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