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数日之后,凌烟阁内。

皇帝李世民站立阁内,环顾四周,而后视线聚集在某处,无尽的思绪在脑海中浮现,泪流满面。

这是侯君集的画像。

是的,侯君集!

尽管侯君集是以谋反罪被杀,但李世民还是将其的画像保留在了凌烟阁之中,侯君集,依旧还是属于那二十四功臣。

这或许是为了肯定侯君集之前所立下的功绩,又或者是皇帝陛下想保留下关于侯君集的一份记忆,但不管怎样,最终的结果就是如此。

对此,众大臣也没有任何的反对,毕竟这人都已经不在了,这点事情,也就没太必要这般纠结了。

又半月。

众臣惊讶的发现这几天呈递给陛下的奏折上,很多都有着太子殿下的批示,细细数来,竟是达到了半数之多。

这时的众臣也是心中清楚,太子的权力进一步扩大,再无人能够动摇分毫。 也不能这么说,其实太子的地位在很早之前就没有人能够动摇了,之前那些生出别种心思的人,也就只是他们自己的幻想罢了。

至于现如今除了太子外,最有实力的一名皇子,晋王李治,在魏王谋反案之后也是彻底的沉寂了下来。

他最初的一段时间是几乎整日都将自己关在房间中闭门不出,就这样持续了一段时间,在皇帝李世民的召见下,晋王李治也终于是走出了府们,前往皇宫。

之后的晋王李治在皇宫内同李世民进行了一次深度的交流,无人能知晓二人当时都谈了些什么,甚至就连一直服侍在李世民身旁的太监吕公公,都被支的远远的。

众人只知道晋王李治是一路低着头走出皇宫的,神情显得极为沮丧,但却又有着几分释怀和洒脱。

在之后,群臣在长安城各处,都时常会见到晋王李治的身影,整个人显得极为快活,潇洒至极。

甚至在不久后,长安城中关于晋王李治的传言都渐渐多了起来,有说其风流倜傥的,也有说其挥金如土的。

但不管怎样,长安城人们对于晋王李治的评价就是几个字,有钱、爱玩。

与李治截然相反的就是太子李承乾了,这段时间的李承乾随着自身权力的加重,也是迅速变得忙碌起来,逐渐开始变得如之前的李世民般,没有一点自己的个人时间。

有自己的父亲这般明君在前,再加上有中山王王权宁的细心教导,太子李承乾心中也有着远大的理想,立志也要做一个好皇帝,做一个明君,做一个比肩甚至超越自己父亲的君主。

不过无论是哪个目标,想要实现都是极为困难的,毫无捷径可走,唯有励精图治,十年如一日的坚持才有可能实现。

太子的政务在不断加重,但皇帝李世民却也是没有太多的轻松。

毕竟太子处理政务的时间并不长,很多东西还不是很熟悉,李世民便是在一旁悉心的指导,太子李承乾若是碰上什么问题,自是也会虚心的请教。

李承乾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迅速的成长着,就好似一块海绵般,将所有知识快速吸收,而后转变为自身的重量。

这般改变,下面的那些大臣感受是最为明显的,最初他们所收到的奏折批阅仅仅只是最常规的一些,例如同意或是驳回。

到后来这般奏折上面的批示却是越来越多,渐渐能给出自己的一些看法以供这些大臣们参考。

一直到如今,太子李承乾所批阅的那些奏折,其上所提出的一些想法常常都会使得这些大臣们眼前一亮,惊叹不已,显然也是被太子所提出来的想法所折服了。

要知道这些大臣们皆是为官数十载,历任数个职位,他们所经历、处理的事情远不是太子能比较的,如此,这就知道太子提出来的想法还能让他们这些人感到惊讶是多么困难的一件事了。

随着太子的快速成长,皇帝李世民对于其也是慢慢的放下心来,在一旁指导太子的时间也是逐渐减少。

如今,李世民也是感觉到自己的身体在迅速变差,尽管现在的政务大半都已经交由太子来处理,李世民每天都能够留出大量的休息时间,但尽管如此,他的身体还是没有任何的好转,最多也就只是恶化的速度变得稍缓慢了。

书房内,李世民目视前方,双眼出神,好似在思考、在想些什么事情,整个人一动不动,忘记了时间。

在李世民身前的桌上,一张地图整齐的铺开,各种地名、城池、河流以及山川地形皆遍布其上,在地图的右上角,几个大字浮现,大唐堪舆地图。

纵观整张地图,在最外围的区域处一条黑色曲线不断延伸,将整个地图都分成了内外两部分,其内部,皆是大唐所属,外部,则是大唐周边的一些邻国。

整张地图上,除了大唐境内的区域信息标注的极为详细外,周边邻国的信息大多较为模糊,当然,也有除外。

就比如突厥、吐谷浑、高昌国等等,这些邻国无一例外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他们都属于大唐的下属国,若是认真来说,其实他们也算是大唐的一部分,自然,这些区域内的信息详细也就无可厚非。

但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区域值得让人注意。

在这块区域之上,所标注的信息同样是异常的详细,甚至详细程度还要超过周边的那些下属国,而在这块区域之上,大大的三个字倒映在李世民双眸之中,高句丽。

这张地图是来自于中山王王权宁,说起来或许是王权宁有意,他将这张地图藏在了当初为了祝寿献给李世民的礼物《括地志》当中,而且还是在某个箱子的最底下。

之前的李世民尽管对《括地志》这件礼物异常的喜欢,但由于政务繁忙,也是没有太多的时间来进行查看,但如今不一样,如今有了太子的辅佐,他的时间也算是充裕了起来。

在这般时候,他对于之前一些喜爱,但没有时间欣赏的事、物,也便重新提上了日程,自然,《括地志》正在其中。

就这样几日之后,在李世民将某个精致木箱翻到最底部时,赫然便是看到了这张地图。

最初发现时,只轻微的瞟了一眼,李世民便被深深吸引,甚至可以说是爱不释手,这上面不仅将唐朝境内的事物标注的极为详细,境外的山川河流、城池人口也是如此。

制作这样的一张地图所需要的人力、物力定是短不了,非短时间内可以完成,也非几人之力就可以完成。

李世民愣愣的看着这张地图,只一瞬间,他便猜出了王权宁的心思,看着上面那标志最为详细的高句丽区域,眼中异样之色浮现,便也知晓了王权宁将这张地图以这种方式给自己的其中含义。

前隋朝文帝时期,国力强盛,人口富足,国土疆域相比如现在的唐朝也是不逊色几分,但在其儿子隋炀帝即位后,先是做出了一系列劳民伤财的事情,其中就要数三征高句丽为最。

若不是因为隋炀帝执意三征高句丽,导致百姓苦不堪言,最终全国起兵造反,那般强大的隋朝也绝不会二世而亡,他们这支在太原起兵的队伍,也绝不会成功的统治全国。

因为这种种情况,远征高句丽在中原王朝统治者心中好像变成了一个不敢去触碰的禁忌。

但如今,王权宁的这幅地图上,将高句丽区域内的一切事物信息都标注的这般详细,看这模样,显然是已经意有所指了。

“来人,传中山王。”

中山王府。

周围一片惬意,微风吹动树木,如清脆的铃铛般沙沙作响,鱼儿在湖水中四处嬉戏,草木随风晃动、摇曳,精致的花朵沿着阳光竞相盛开,这里,好似将大自然的一切都完美的诠释了出来。

中央池塘边上,王权宁端坐一旁,手持长杆,就这么一声不吭的静坐着,整个人都好似与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倒显得有几分出尘之感。

中山王王权宁自从辞去御史大夫之职后,整个人便与朝堂迅速的分离了开来,整体就只是关在自己府邸,或是研究一些稀奇的玩意,或是就如此刻这般的静坐垂钓。

这般一系列的行动,倒是有几分步入暮年的感觉,但如今的王权宁却是正值壮年,这些行为出现在他身上倒是显得有几分怪异,甚至在外人看来都有几分为他感到惋惜。

不过王权宁对于这些却并没有十分的在意,他内心十分的清楚,皇帝李世民一定会看到自己压在《括地志》下的那张地图,也一定会对此产生浓厚兴趣。

如今的王权宁,只需要静静的等待、潜伏就足够了,只需要等待着皇帝李世民来找他,随即便就能完成那最后的愿望,他们这一代人的任务也就算是完成了,甚至是极为超额的完成。

王权宁心中闪过这些念头,随即便又将目光放在了抛出的长杆之上,那里,点点波浪不断产生,逐渐增大,这是鱼儿即将咬钩的征兆。

就在这时,长杆之上突然之间一阵巨力传来,王权宁精神瞬间紧绷,手臂更是本能的抬起。

长杆上扬,最前端所悬挂的鱼线紧绷,不断的左右摇晃着,随着王权宁的发力,哗啦啦的水流声顿时响起,鲜红色的鱼儿悬浮在黑色水面上,不断跳跃。

鱼儿上钩,王权宁大喜,嘴角也是不自觉的向上弯起了月牙的形状。

他连忙把鱼儿取下,将其放在身旁木桶之中,王权宁所有的动作都极为轻盈,不将这跳出水面的鱼儿伤害分毫。

刚一进入木桶,环境的变化,又或是刚才所收到的惊吓,导致鱼儿在木桶之内不断的游荡,一刻也不曾停下,但片刻时间,便逐渐的停止了下来,在木桶之中不断嬉戏游玩着。

看到这,王权宁嘴角的笑容不自觉更加灿烂了,或许是之前常年处在战场之上,手上沾染了太多的鲜血,导致现如今的王权宁对这些平和的事物是越发的喜爱了,甚至都有点痴迷其中。

就在王权宁正准备继续挥杆时,远处一道声音出现,将周围的整个意境全部给打乱,瞬间吸引了王权宁的注意。

“王爷,王爷,您近来可好啊?”

王权宁顺着声音望去,皇帝李世民身边的那名贴身太监吕公公,正从远处缓缓走过来。

“吕公公,本王近来也没什么事情做,每天就只是钓一钓鱼,自然是还不错。”王权宁玩笑般的开口,继续道:“公公过来想必是带了什么旨意的吧。”

“王爷真乃神人也。”吕公公满脸的笑容,神情间竟还是有点奉承之意。

如今的王权宁尽管在朝堂上并不活跃,甚至已经逐渐远离了朝堂,但其本身的实力和威望依旧在,只要登高一呼,身后尽是追随者。

“王爷,陛下有令,命王爷即刻前往紫宸殿。”

“哦,陛下有没有说具体是什么事?”王权宁疑惑的问道。

“这个......”吕公公思索着犹豫道:“陛下在交代前什么都没说,但奴婢却是观察到陛下那时好像是在看着一张地图,对了,看的极为的出神。”

“地图......”李世民喃喃自语,心中已是有了猜测,“既然如此,那公公,咱们现在就赶紧走吧。”

紫宸殿。

皇帝李世民端坐于高椅之上,眉头间时而紧皱时而舒缓,面容之上也是表情全无,深沉似水,此时的李世民陷入了深深的思索当中,甚至在王权宁和吕公公走进来时,都没有丝毫的察觉。

“陛下,奴婢将中山王爷带到了。”吕公公见状出声提醒道,随后便缓缓退出了大殿。

王权宁见到这熟悉的一幕,心中不免觉得有些好笑和怀念,自己和皇帝陛下谈话,而这位吕公公只是将自己带到后就直接退下,这般场景好像已经出现好几次了,而且每次好像都是一模一样。

也难怪,这位吕公公能一直坐在这般位置上,没有丝毫动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