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大唐:跟着李世民打天下 > 第242章 流言的彻底粉碎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城门口,周围不管是军队还是百姓此刻的目光皆是聚集在最前方那道身影上。

王权宁将瓷碗喂给张二牛喝了几口水之后,便将其虚弱的身体重新给放下躺着,而他自己,则是缓缓起身,神色间处变不惊。

“诸位,刚才大家都看到了,这碗水是张二牛刚刚喝过的。”王权宁说着,便举了举手中的瓷碗,而后在所有人的目光下直接将碗递到了自己的嘴唇上。

手臂向上微微用力,手中的瓷碗角度倾斜,而那瓷碗中还剩下一半的水,则全部顺着王权宁的喉咙进入到了身体之中。

王权宁的如此这般举动在周围百姓心中可谓是掀起了滔天巨浪。

不管这张二牛的瘟疫是真是假,但他已经病的都起不来了是事实,而如今王权宁却是直接将张二牛喝过的水又自己喝了。

这种行为,可是有着极大隐患的,一个不慎王权宁便也有可能如那张二牛般,一病不起。

在周围百姓眼中,这名王爷的举动实在是让他们都有点受宠若惊,心中更是遐想连篇。

在那些普通百姓的印象中,尽管如今已经是改朝换代,从原先的隋朝到了现在的大唐朝,但其实他们本身的地位是没有什么改变的,与之不同的可能就是他们的生活相比如之前要过的好了不少。

不过在那些达官贵人眼中,还是会看不起他们这些身处在最底层的百姓,再加上唐朝本就是由那些贵族统治阶级打下来的,最初李渊刚起兵时,他周围的班底就都是一些本身身份并不低的人,

这般情况也就造成了其实唐朝在李渊做皇帝的那些年,百姓的地位其实与之前的隋朝相比,并没有发生多大的改变。

也就是如今,随着新皇李世民的登基,一条条利民的政策实施下来,他们这些普通百姓的生活和地位才终于是得到了一些提升。

但也就仅限于长安城及其周边地区了,至于其它位置具体如何,朝廷之中恐怕也没几个人能说清楚。

毕竟虽说如今的玄武门功臣派开始逐步掌握朝廷的主要权力,皇帝李世民的诏令算是真正做到了上下皆通,整个朝堂开始呈现出一种欣欣向荣的景象。

但就如长孙无忌这个功臣派的领头人物,也只是才掌握大权不久,对于朝堂政务的处理开始逐步上手,而至于全国的事务,就还需要静待摸索和考察了。

此刻王权宁的这般行为,算是在这些百姓心中将朝廷的地位给拔高了一点点。

似乎那些读书人所说的天子与士大夫共天下也并不全是对的,朝廷的眼中,还是有他们这些穷苦百姓的地位的,还是有真正为百姓做事的人的。

“诸位,这下你们应该相信我刚才所说的,那些瘟疫都是谣言了吧!”王权宁站在全部百姓身前,将手中那没剩半滴水瓷碗倒过来,呈现到众人面前,大声高呼。

此刻,前方众百姓早已是鸦雀无声,他们目光死死的盯着王权宁,眼神之中,有震惊、有羞愧、还有着说不出的那份激动。

“王爷,我们之前不该怀疑您的?”

“是啊王爷,我们也是被之前的朝廷和官府给弄怕了,也实在是不敢再太过相信了,这才将王爷也当成了这般人。”

“王爷,我们心中有愧啊,我们对不起您。”

周围百姓们满怀惬意的开口不断说着,甚至有些人脸上已经爬上了两道泪痕,声音哽咽,鼻子下面还有着点点鼻涕遍布。

此情此景,王权宁心中也是响起无尽的叹息。

如今的百姓,对于朝廷实在是太过于不信任了,但王权宁在心头转念一想也就明白了。

在之前隋朝时,隋炀帝征高句丽、修运河,征调了大量的百姓,那可谓是真正的民不聊生,十室九空。

之后他们又经历了隋末的乱世,群雄争霸,一直都处在水深火热当中。

而现如今的太上皇李渊在当初唐朝平定乱世后,对于百姓也看的并不太重要,这就导致了百姓对于朝廷的归属感其实并不算太强。

王权宁想到这些,只觉得他们这一班朝廷的掌权者可谓是真正的任重而道远需要他们去做的事实在是太多了。

“诸位,咱们大唐和之前的隋朝不一样,我们前段时间已经打败了突厥,接下来一定会带领大家走向富足的,大家要相信陛下、相信朝廷。”王权宁对着人们大声的喊道。

这番言论,也算是王权宁给朝廷宣扬了一番,也相当于间接的对皇帝李世民、对朝廷表了一下忠心。

如今的朝堂之上,对于王权宁功劳越来越高,在军中的影响越来越广,已经开始渐渐有了微词,这番情况,也容不得王权宁不得不小心应对。

甚至王权宁都可以想象到,若是那些朝中大臣在得知此处的情况,得知了自己在民间有这么高的威望,那恐怕又会参自己一本吧。

尽管如今大哥李世民对自己还十分信任,但就怕被这些人长此以往的说下去,假的也会变成真的,哪怕意志再坚定的人也会有动摇的时刻。

王权宁也正是担心这种情况的发生,这才处处谨慎,尽量不给到有些大臣参奏自己的机会。

回过神来,王权宁看着此刻这城门口还聚集在一起的大量百姓,大声喊道:“诸位,如今瘟疫的谣言已破,大家就不要在此聚集了,都散了吧。”

此话一出,现场百姓中也立马有人附和。

“是啊,大家还是先散了吧,都聚在这里也不像个事。”

“对对对,听王爷的,大家赶紧散了。”

甚至还有几道格外出挑的声音传出。

“王爷,草民就先走了,下次记得来我家吃饭,我将家中那养了三年的老母鸡炖了招待王爷。”

“王爷,你一定要来我家坐坐,我邻居家的女儿长得那叫一个水灵,这可是十里八乡都知道的,到时我给王爷做媒,正妻肯定是不敢奢望的,只求有福分做个妾室。”

听到这些,王权宁也是无奈的摇了摇头。

尽管这些好似不着边际的话语还在不断响起,但也终是渐行渐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