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此时已是五月,云层之上那巨大的太阳不断散发出耀眼金光。

那阵阵金光仿佛是由火焰组成的一般,铺洒在大地之上,将空中的温度烘烤的炙热。

天空中,除了这股炙热外,还时不时的会有阵阵清风吹过,仿佛在和那刚刚露头的炎热做着斗争。

长安城皇宫。

太极殿内,此时早朝还没开始,不过殿内却已经站满了人,像平常一些称病的、请假的,以各种理由推辞不来早朝的人,此时却都来了,

这应该算是开国之后人数极为齐全的几次早朝之一了。

整个大殿之内的气氛都极为的奇怪,时不时的有大臣之间或对视对视一番,或交流眼神。

更有的是直接好几个人站在一起不断商议着什么,不过相互之间说话声音极小,只有他们几人能听见。

就在这时,大殿外一道明黄色身影的太子李建成缓缓走入殿中,顿时吸引了全部人的目光。

大殿之内不少大臣都是一改往日的孤傲,纷纷走上前对着皇太子恭敬行礼,更有甚者,连马屁都已经拍了好几句了。

这些种种,只因为昨天晚上的一则消息、一个人。

昨晚,在徐州刺史进入长安城后,便没有停下脚步,而是先去了好几个人的府上进行拜访,随后又特意的去了一趟东宫。

至于聊了些什么无人可知,但可以肯定是极为重要的事,不然也不会在大晚上的去。

不过,不知是从哪传出来的消息,说是秦王意欲谋反,而徐州刺史手上恰好有秦王谋反的证据。

如此震撼的消息飞速在各大臣之间传递着,就这么一晚上时间,竟是在这些官员之间都传遍了。

甚至说在民间,都渐渐有谣言开始流传开来。

显然,这其中肯定是有一只巨手在推动着,而拥有如此能量的人,就算是在整个长安城,也找不出来几个。

太极殿内,皇太子李建成在众人的恭敬行礼声中一步步走到最前方,其头颅昂扬、姿态挺拔,仿佛是在迎接着属于他的胜利一般。

片刻之后,秦王李世民也来到了大殿之内。

往日里,众大臣看见秦王,哪怕是与其距离较远,都会特意跑过去打个招呼,希望以此在秦王心目中留下一个好印象。

不过今日却完全不同了,随着秦王的走过,众大臣皆是纷纷避让,特意的为其让出了一条道来。

此种情形,似乎是在害怕秦王的威严,又似乎是在刻意的避让,仿佛生怕与其沾上一点关系般。

就这样,秦王也走到了大殿的最前方,站在比太子稍微靠后半步的位置,以此来显示君臣之分。

随着皇城内一道钟鼓之声传入太极殿内,今天的早朝算是正式开始了。

那位于最上方的龙椅右侧,一通道延伸到外面,而在这条通道之内,李渊那威严的身影正缓缓走来。

只几个呼吸间,李渊便脚步沉重的踏上阶梯,稳稳坐在那象征着皇权的龙椅之上。

不过此时李渊的面色上却不见任何喜悦,有的只剩无尽的深沉。

其眼神对着下方的众臣扫了一眼,一瞬间,无尽威压散发,一双眸子尤其在太子和秦王的身上停留的时间稍长一些。

对于昨天晚上的那则消息,李渊也听说了,他的第一反应就是不管这条消息是不是真的,他所担心的事情都要发生了。

太子与秦王的争斗最终还是爆发了。

李渊现在所能做的,就只是尽力将事情维持在一个可控制的范围之内,不要超出他心中的底线就好。

至于其它的这些争斗,就算他是皇帝,但也不可能任何事情都按照他的想法来。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众卿平身。”

随着每次早朝必须的流程一过,就到了真正处理事情、商议朝政的时候了。

群臣最前方,太子李建成右手先前示意了一下,像是在打着什么特殊的暗号一般。

下面群臣中,站在靠前位置的御史大夫陈全缓缓走出到大殿中央。

看到陈全的身影,众臣也都是微微吃惊,他们没想到第一个站出来的大臣就这么有分量。

要知道御史大夫作为整个御史台的最高长官,虽说不招人待见,但其权力却几乎要比六部尚书还要大,也就仅次于那几位宰相了。

“陛下,臣有事启奏。”陈全恭敬的开口道。

“何事?”

“陛下,臣身为御史大夫统领御史台,身负监察百官之重任夜不能寐,现臣得到可靠消息说秦王私藏盔甲意欲谋反,臣冥思苦想一夜还是决定检举揭发。”

下方陈全脸色刚毅的说着,其话语间皆是为国为民、尽职尽忠,若是没有提前了解其中的关系,定要被他这演技所打动了。

龙椅上,尽管李渊早已猜到了这场争斗是免不了的,但对于这第一个跳出来之人他还是投去了一道十分严厉的眼神,

“陈爱卿,朕记得御史台只有监察百官的权力,皇室子孙并不在其中吧。”

下方,听到李渊这话的陈全一愣,他听明白了皇帝陛下话中的意思,这是李渊在提醒他不要做这个出头鸟。

而正当陈全心中在犹豫还要不要硬着头皮继续时,太子李建成在这个时候站了出来,

“父皇,陈全大人也是一心为国,何不让其说完再做定夺。”

太子的这句话算是给陈全打了一针强心剂,此时其心中也是安定了不少。

“好,既然太子都这样说了,那陈爱卿,就将你得到的消息仔细说来。”眼见太子都亲自下场了,李渊也不好驳了太子的面子。

陈全在心中梳理了一番,

“陛下,就在前几日徐州地界,官兵查获了一批不知运往何处的盔甲,足足有两百套之多,而在那押送之人身上,还有着一封盖有秦王府的印章的书信。”

“哦,证据何在?”李渊语气平淡的说道。

“陛下,那位徐州刺史昨夜已抵达长安,此刻就等候在大殿之外。”

“那便宣其上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