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晚间。

将李翠儿送回杨柳屋后王权宁便回到了王府,虽说二人的关系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但“君子发乎于情而止于礼”这个道理王权宁还是懂的。

翌日。

作为新年的第一天,王权宁再次邀请了李翠儿前来王府,又是昨天的几人,不过今天众人没有了之前的局促,倒是显得十分的自然。

几人坐在一起,一顿饭的时间几乎都是在欢声笑语中度过。

这应该算是王权宁过的最开心的一个年了,同样,也是李翠儿近几年最开心的一个年。

特别是这几个小孩,对于李翠儿那是喜欢的不得了,恨不得就一直缠着她,也不知道是因为漂亮的人对小孩格外有吸引力还是什么原因。

而反观王权宁,应该是上次他逗过那个小孩,导致现在这一群孩子都不带搭理他的。

这种情况也是弄得王权宁哭笑不得,明明自己才是这王府的主人,这几个小屁孩吃自己的用自己的,结果竟然还给自己脸色看。

就这样,一个个坏叔叔和仙子姐姐的形象就深深印刻在了这几个小孩的记忆当中。

李翠儿这两天同样开心,在这里她找到了一股温馨的、属于家人般的感觉。

当然,快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仿佛转眼间,一整个春节就过完了。

人们逐渐回到了正常的生活当中,而诸位朝廷重臣的假期生活也即将结束,不过对于他们而言,其实上班和平常也没什么区别。

不过基本上也没有人能够管得了他们,唐皇李渊也自然对这种时间不会卡的太死,必然每个人的事情都很复杂,时不时的外出也是必要的。

翌日。

王权宁在管家吴伯的招呼下早早的就起了床,作为新年的第一次大朝会,这对于整个唐朝来说都是极为看重的。

而王权宁自从当上御史中丞之后,对于这种早朝也基本上不会缺席了,当然,在朝会上打不打瞌睡就是另外一说了。

整个太极殿外,同样挂满了红灯笼,显然,就算皇宫内没有外面长安街上那么热闹,但这该有的习俗却是一个都不缺。

而在那太极殿的大门口,地上宽大的红毯从太极殿内延伸而出,将这场新年的朝会显得更加隆重了几分。

众大臣们从红毯上鱼贯而入,一个个脸上皆是洋溢着笑容,仿佛还沉浸在新年的喜悦之中一般。

太极殿内。

王权宁身着紫袍站于最前方的位置,虽说他靠着御史中丞的分量肯定是不够格的,但其身上还挂着一个太子太保的从一品头衔。

就不论实权,单从品级上来说,王权宁是除了秦王李世民之外品级最高的,哪怕就是裴寂这些人都是远远不及的。

王权宁扭头看去,发现这次的大朝会上多了许多新面孔,皆是一些地方大员。

这些刺史、州府长官平常都在守着自己的一方地盘,轻易不会四处走动,基本上也就只有每次新年大朝会时才来长安拜见皇帝。

前方,唐皇李渊从侧面走出,缓缓走上那位于最前方属于他的高座。

随着李渊坐在龙椅之上,整个大朝会也算是正式开始了。

殿外,悠扬、流长的礼乐之声不断响起,声音宏大,仿佛能洗涤人额的心扉般。

殿内,众大臣们也早已准备妥当,齐声向李渊祝贺着,声音响彻天际,仿佛在宣告着大唐朝的越发兴盛。

这道齐声之后,便是臣子们单独的祝贺了。

整个群臣的最前端,那一身明黄色的身影缓缓走到大殿的中央,这是整个大殿内,应该说是整个唐朝之内除了李渊外唯一能合法穿明黄色衣裳的人。

这道身影正是皇太子李建成,其手捧贺礼,缓缓开口:“父皇,这方玉石是儿臣偶然间所得,祝父皇福寿安康,青春永驻。”

“太子有心了。”李渊高兴的点点头。

随即便有专人上前,将太子手中的贺礼收好放在一旁。

而在太子之后,王权宁紧接着出列,身为群臣中品级最高之人,尽管是虚职,但按照礼法是没有人能排在王权宁前面的。

只见王权宁手持一个长状礼盒上前,恭敬的说道:

“陛下,此物是臣在酿酒之时偶然所得,其颗粒繁多且粒粒饱满,象征着我大唐即将开创一个伟大的盛况之世。”

王权宁一边说着,一边打开了手中那狭长的礼盒。

而大殿之上的李渊和众臣早就好奇王权宁这送的究竟是什么了,被他说的天花乱坠的,此刻的眼睛自然是死死盯着礼盒。

“好好好,王爱卿有心了。”上方,一连三个“好”字从李渊口中发出,显然,这道礼物算是真正送进李渊的心里去了。

这时,众人也看清了礼盒中的物品。

一根普通的稻穗躺在礼盒中,除了这个之外在没有其余的物品了,不过这根稻穗的颗粒是平常稻穗的两倍还要多,且颗粒肥大饱满。

下方众臣看到后也是一阵惊奇,不知道是在惊奇这颗稻穗的异常巨大,还是在惊奇王权宁的了解君心。

在王权宁之后,裴寂、六部尚书皆是送上了自己的贺礼,不过李渊的脸上却再没有像看到那株稻穗那般开心了。

而在这之后,便轮到那些留守在外的封疆大吏上前献礼。

这些人的礼其实都大差不差,皆是一些价值不菲之物,但李渊身为皇帝,享有整个大唐,这些礼在李渊看来就显得有点平平无奇了。

待全部大臣贺完礼,便到了吃饭的时候。

这时的李渊在麟德殿邀请全部大臣吃饭,御宴之上群臣把酒言欢,上方李渊更是赏赐不断。

群臣在这相互敬酒之间,也是该攀关系的攀关系,该联络感情的联络感情,外地官员们更是如此,纷纷巴结着长安城中任职的各位大人。

毕竟谁不想调到长安来更上一个台阶呢。

这顿御宴也就在阵阵喜气洋洋声中结束了。